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简介

来源:   |   2024-01-08 


学科名称及代码: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

授予学位:工学  硕士学位

一、学科简介  

beat365官方网站于2015年获批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学位调整为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学位,下设材料工程、化学工程和冶金工程;2020年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立足河北省及周边区域材料、能源、环境等战略新兴产业重大工程需要,聚焦国际学科前沿,开展材料科学的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已形成了先进金属结构材料、能源材料、稀土永磁材料和改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等特色方向。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包括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杰出青年等学缘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硕士生导师18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100%具有海外研究经历教师44%),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1人,河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专家1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10人,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2人,河北省教学名师1人。学科具有很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2015-2022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80项,累计经费约2000万元,发表SCI论文12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项。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为:培养适应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发展要求,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严谨求实的科学治学态度及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和团队合作精神,身心健康,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坚实宽广、系统扎实的人才。

本学科定位于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特别是稀土永磁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先进高强钢材料、纳米材料及低维功能材料、光电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材料、高性能金属合金、材料摩擦与润滑等方面,旨在通过科学实验和工程实践的训练,培养能把握学科相关领域研究与开发的前沿动态,掌握材料的制备、结构和性质的相互关系及研究方法,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具备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发和管理能力的科技人才。

三、主要研究方向

1.先进磁性材料

包括新型高性能永磁材料的成分设计,新型高性能永磁材料的织构制备关键技术,新型高性能永磁材料的矫顽力机制研究,新型高性能永磁材料的微结构、磁性能、电性能、力学性能及服役稳定性研究。

2.金属结构材料

包括先进钢铁材料成分设计与优化理论、塑性成形力学基础及应用,冷镦钢成型技术及服役性能,耐磨材料的强韧化技术及机理,铝合金新型时效工艺及腐蚀机理,钛合金强韧化技术开发及相变机理。

3.改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包括高韧性聚苯醚制备的关键技术研究、聚苯醚复合材料及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功能塑料薄膜产品的关键技术研究、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备关键技术的开发。

4.新能源材料、可持续资源与环境材料

包括新型高效制氢、储氢、动力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隔膜材料的纳米复合技术和薄膜复合技术,废弃资源的高值再利用技术以及具有高效吸附和催化降解功能新型复合材料的多级结构设计和材料复合新技术。

5. 新型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

包括先进陶瓷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性能优化及特种制备技术,并探索其在机械、环境和能源领域的应用;新型陶粒材料制备及其在高端领域的应用;智能纳米材料、光子晶体的结构设计及制备技术。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由学位课、选修课、必修环节三部分组成,累计总学分应不少于30学分。其中学位课包括数值分析、数理统计、计算材料学、材料分析方法原理材料表面与界面等;选修课包括金属材料理论基础、材料腐蚀原理高聚物结构与性能新能源材料与技术金属基复合材料等。必修环节包括开题报告、社会实践、学术活动等。

五、就业方向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可到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从事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制和开发,具备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



























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点简介

专业学位类别及代码:材料与化工

材料工程085601/化学工程085602/冶金工程085603


授予学位:材料工程/化学工程/冶金工程  硕士学位

一、专业简介  

beat365官方网站于2015年获批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9年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学位调整为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学位,下设材料工程、化学工程和冶金工程本类别涉及材料工程、化学工程、冶金工程等领域,是口径宽、覆盖面广的工程类别,面向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以及材料成型等工程领域的重大需求,注重新材料、新技术在高端装备、新能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程应用;本专业还涉及物质合成以及物质、能源的转化过程与技术等核心内涵,提供技术最先进、经济最合理的方法、原理、设备与工艺,对能源和资源开发及高效利用、生物和化学制药、新材料开发和应用、物质的精细合成与转化、环境化学和绿色过程等工程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同时,还涉及从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到材料制备等研究领域,研究的对象包括高温下进行的化学变化、物质传输、凝固和相变过程以及相关工程技术问题。

本专业拥有一支包括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河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才、河北省高校优秀创新人才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等在内的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教学科研团队,积累了丰富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经验。共有硕士研究生导师43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100%。同时,本专业聘请了具有深厚工程经验、具有高级职称的兼职企业专家导师15名,组成了双师型师资队伍。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级、省市级科研项目110余项,年均经费750万。发表学术论文470余篇,被SCIEI检索收录240余篇。与冀南地区大中型企业如普阳钢铁、新兴铸管、新金钢铁、中船重工第718研究所、河北硅谷肥业有限公司、晨光生物集团、河北恒一检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有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承担了大量企业急需解决的重大技术攻关项目。

二、培养目标

采用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着力提升研究生知识迁移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胜任能力主要为材料与化工行业相关部门培养具有产品研究与开发、技术开发与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革新与改造等方面的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服务于材料与化工等行业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三、主要研究方向

1)材料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包括金属结构材料和金属功能材料。侧重金属材料成分、性能及成型技术优化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先进磁性材料,包括稀土永磁性材料设计与研发。研究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和多功能纳米磁性材料,满足各个领域对磁性材料微型化、轻型化、多功能化和高强高能的要求;复合材料,包括纤维增强树脂基结构复合材料和功能型复合材料。立足于复合材料产业的发展需求,解决企业在复合材料改性和应用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和新产品研发的关键科学问题;新能源与环境材料,包括锂电材料,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以及污水处理材料的设计合成及优化研究,瞄准新能源和环境领域复合材料与先进制备技术的研究热点。

2)化学工程:催化技术与清洁能源,包括催化剂工程和清洁能源生产。以催化化学的科学原理为基础,结合现代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探索材料合成、结构表征及其与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开发新型催化剂材料并应用于精细化学品合成及清洁能源生产;精细化工与纳米材料应用,包括绿色精细化工、纳米功能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精细及专用化学品、药物中间体、多功能聚合物的绿色合成及工艺技术。开发新型碳材料、超分子材料等功能化、智能化、复合化材料及应用。仿真模拟精细化工和材料合成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及过程自动化;绿色化工生产技术,包括生产原理、产品开发、工艺实施和过程及装置的设计和优化。涉及工艺设计与优化、绿色化工工艺和化工安全。

3)冶金工程:钢铁冶金与冶金物理化学,研究钢铁冶金过程热力学、动力学基本规律,以及冶金物理化学新理论、机理的研究与探索;冶金资源综合利用与有色金属冶金,研究冶金废弃物及复杂难处理矿冶炼与处理,以及冶金电化学和电极材料基础前沿探索与工艺开发。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由学位课、选修课、必修环节三部分组成,累计总学分应不少于34学分。其中学位课包括数值分析、数理统计、材料优化与设计高等有机合成化学、冶金物理化学理论与应用等选修课包括金属材料加工工程原理纳米材料制备冶金资源与环境等。必修环节包括开题报告、专业实践、学术活动等。

五、就业方向

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毕业生,可到企事业单位从事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制和开发,具备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