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科代码:0805
授予 工学 硕士学位
一、学科简介
beat365官方网站于2015年获批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学位调整为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学位,下设材料工程、化学工程和冶金工程;2020年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立足河北省及周边区域材料、能源、环境等战略新兴产业重大工程需要,聚焦国际学科前沿,开展材料科学的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已形成了先进金属结构材料、能源材料、稀土永磁材料和改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等特色方向。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包括“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杰出青年”等高水平人才的学缘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硕士生导师18人,教授9人,副教授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100%,具有海外研究经历教师占44%,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1人,河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专家1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10人,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2人,河北省教学名师1人。本学科具有很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2015-2021年,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80余项,累计经费约2000多万元,发表SCI论文1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
学院已拥有河北省高强韧性耐磨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稀土永磁材料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河北省改性塑料技术创新中心和河北省高品质冷镦钢技术创新中心4个省级科研平台,邯郸市新能源开放与储能技术重点实验室、邯郸市二氧化碳催化转化重点实验室和邯郸市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3个市级科研平台,以及beat365官方网站分析测试中心、beat365官方网站综合实验中心等平台,具备先进的实验设施和研究条件,已成为材料化工类高水平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目前学科拥有专业实验室共60个,实验室面积4000平方米,配有先进的大型仪器,固定资产总价值达5000多万元,实验设备可满足本学科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发展要求,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严谨求实的科学治学态度及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和团队合作精神,身心健康,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坚实宽广、系统、扎实的人才。
本学科定位于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特别是稀土永磁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先进高强钢材料、纳米材料及低维功能材料、光电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材料、高性能金属合金、材料摩擦与润滑等方面,旨在通过科学实验和工程实践的训练,培养能把握学科相关领域研究与开发的前沿动态,掌握材料的制备、结构和性质的相互关系及研究方法,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具备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发和管理能力的科技人才。
三、主要研究方向
1.先进磁性材料
包括新型高性能永磁材料的成分设计,新型高性能永磁材料的织构制备关键技术,新型高性能永磁材料的矫顽力机制研究,新型高性能永磁材料的微结构、磁性能、电性能、力学性能及服役稳定性研究。
2.金属结构材料
包括先进钢铁材料成分设计与优化理论,塑性成形力学基础及应用,冷镦钢成型技术及服役性能,耐磨材料的强韧化技术及机理,铝合金新型时效工艺及腐蚀机理,钛合金强韧化技术开发及相变机理。
3.改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包括高韧性聚苯醚制备的关键技术研究、聚苯醚复合材料及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功能塑料薄膜产品的关键技术研究、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备关键技术的开发。
4.新能源材料、可持续资源与环境材料
包括新型高效制氢、储氢、动力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隔膜材料的纳米复合技术和薄膜复合技术,废弃资源的高值再利用技术以及具有高效吸附和催化降解功能新型复合材料的多级结构设计和材料复合新技术。
5. 新型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
包括先进陶瓷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性能优化及特种制备技术,并探索其在机械、环境和能源领域的应用;新型陶粒材料制备及其在高端领域的应用;智能纳米材料、光子晶体的结构设计及制备技术。
四、课程设置:
分为学位课、选修课和必修环节。其中学位课包括计算材料学、材料分析方法原理、材料表面与界面等;选修课包括新能源材料与技术、纳米材料及制备技术、材料先进加工技术、材料摩擦与润滑、金属材料强韧化原理等。要求累计总学分应不少于30学分,一般不超过37学分。
五、就业方向:
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管理部门、科研机构等。